-丁予嘉-

摘自《丁予嘉給你88堂理財課》,高寶國際出版

息在往下走的時後,經濟成長已臻峰頂,資產價格亦然,但是利息下得會較快,房價下得較慢;同樣的,當利息在往上走的時後,經濟成長才要開始,而資產價格上漲的速度較利息上升的速度慢。

我不只一次說過,理財是要把現在與將來的滿足,做出一個平衡,並使自己的滿足極大化,所以現在的消費與投資的分配及組合,當然會影響到將來的消費與投資。

買房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幾年以來,房屋市場經歷了多年以來的低迷之後,開始重露曙光,不僅價格走穩,成交量也緩步放大。這是一個好現象,有助帶動多方面的復甦,對經濟成長更是助益良多。更好的現象是,這一波的房市復甦,是由換屋需求所帶動的,這不僅是大家對於住的品質、要求提升以外,更使得開發商花些腦筋去注重並且去提升產品的水準。

台灣的地產發展商(real estates developer)就是我們說的建商。在早期,由於台灣的高經濟成長,所以每過三、五年就會有循環性的房市多頭產生,原因無他,只因需求太強了,在那個時候,阿貓阿狗蓋的鳥房子,不需要一星期就賣完了,難怪大家都覺得建築業是一種賺取暴利的行業。

後來,房市循環由三、五年,拉長成為七、八年一循環,漸漸的,沒有創意,品質低落的房子就較難脫手;到了民國八十五年以後,房屋自有率已高達八成五了,因為土地物以稀為貴而造成的房價居高不下,無殼蝸牛族依然買不起房子,但換屋的需求延長為十年至十二年的才會有一小循環,投資客更是裹足不前,房地市場已臻飽和,外觀與室內的隔局,稍有瑕疵,即無法吸引消費者的青睞。

台灣的建商進步是慢,窗台的高度,搞了三十年才降低,屋內的動線與隔間,搞了四十年還是千篇一律,但這幾年去蕪存菁的結果,建商的利潤趨於合理,激烈的競爭讓品質在近年來亦有所改進。不過,我不是來批評他們的,我是要談談買房子在理財上,何時才是恰當的。

有人說,房價低的時後,通常利息高;因為利息高、貸款貴、需求較少,所以房價低。相反的,利息低的時後,房價高;所以消費者怎麼樣也撿不到便宜。其實,這是個簡單易答的問題。

利息在往下走的時後,經濟成長已臻峰頂,資產價格亦然,但是利息下得會較快,房價下得較慢,所以,人們會有利息低的時候、房價仍高的觀察。同樣的,當利息在往上走的時後,經濟成長才要開始,而資產價格上漲的速度較利息上升的速度慢,所以,人們會有利息高的時後,房價低的感覺。

懂得的人,就知道利用這兩種不同上漲或下跌的速度,選最好的時機來購置資產。其實,現在購屋就是大好時機(因為趨勢已經形成),你也不用問我,現在與將來的需求及滿足是否平衡?不管你二十歲、三十五或五十歲,我認為你應該用力擴大信用去掌握現在的換屋時機,以有效增加你現在及將來的滿足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hkeyliao 的頭像
    ahkeyliao

    秋老虎的生活一二事

    ahkey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